借助ai技术,原本专业化知识可为普通人掌握,原本需十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人。在世界上最大纺织企业、“世界500强”魏桥创业集团的车间里,随处可见的ai技术不炫技玩虚的,而是瞄准问题,跟生产过程紧密,源源不断地产生价值。
把棉花纺成纱,一般要经过清花、梳棉、条并卷、精梳、并条、细纱、包装等主要工序。过去,这些工序依靠“人海战术”,动辄数百名纺纱工围着一堆机器转。但高科技的介入改变传统模式——得益于12.5万纱锭智能化生产线,这里所有的纺纱流程都实现自动化。
进入车间,排列整齐的各色设备运转有序,却少有人走动,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“机器人”,它们正成为车间里的主角。如最直观的包装环节。作为纺纱工业主要环节之一,包装原本是“苦活、累活”的代名词。但这个车间建立起长度为35公里的轨道,粗纱从一楼到二楼自动入库,整个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。
看得见的改变背后,是看不见的大脑在起作用。
“在整个生产线上,我们安装15万个传感器,对所有的一线数据进行采集,然后进行智能分析,其结果可反馈给系统自动调节生产过程。”魏桥纺织董事长张红霞向记者举例:像细纱车间工人,现在1个班只有6个人,1个人要看管2万纱锭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,因为以前需要60人,1人最多看管2-3千纱锭。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比较是:纺织全行业的每1万锭所用工人数量为100人,但在魏桥纺织甚至最少只用10人。
装上“智慧大脑”的智能纺纱生产线到底有多聪明?魏桥纺织生产管控中心主任陈以军告诉记者,“我们将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互联网等技术,对纺纱每个工序和作业点进行可视化监控,并通过互联网跟踪订单的进展和质量情况,同时将生成的实时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,以此反作用于生产管理。”
菅敏是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,按照以往,她的眼力和经验让其“鹤立鸡群”,“我们车间的纺车1台有480锭,我一共可以看30台车,共有14400锭。细细的纱线在牵伸过程中容易‘断头’,会造成相应纱锭上的棉纱浪费,这都要凭工人的眼力和经验去发现。”
但在智能化生产线面前,她的优势“变弱”——在处理“断头”方面,装上“聪明大脑”的机器比人更可靠。
实际上,除“断头”这一困扰纺纱企业的一大难题之外,在纺纱行业还存在着一种现象:纺纱对车间环境要求高,如需要灯光明亮,车间温度时刻保持28摄氏度以下,湿度保持55-65%以内,以保证产品质量。
“生产全程自动化”、“控制系统智能化”、“在线监测智慧化”,这“三化”的实现解决上述两大难题,甚至可实现“熄灯生产,织造不断头”的生产状态。如同在黑暗中练就的“穿针儿眼”绝活,不借助灯光的高科技,完成最熟练的纺织工完成不了的种种动作,从而打造出全球纺纱业的第1个“熄灯车间”。
产业转型升级,向ai技术要“红利”是当下很多产业的发展主流。但事物发展总是两面性,不好的一面便是,随着生产效率提高,会有大批的劳动力被精简。
“纺织行业里,90%的就业人口是农民工。我们不能以智能化为借口让工人下岗。”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曾向记者坦言,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,我们会扩大规模,吸收这部分被精简的劳动力,不会让1个纺织工人失业。(标题:魏桥纺织:世界首个“纺织 ai”车间 遍地“绝活” 可在黑暗中“穿针儿眼”)
资讯权限图标说明:
1、红锁图标: 为a、b等级会员、资讯会员专享;
2、绿锁图标: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;
3、圆点图标: 为完全开放资讯;
本网乐鱼·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锦桥纺织网”的所有作品,乐鱼·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锦桥纺织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锦桥纺织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乐鱼·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4、有关作品乐鱼·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及投稿事宜,请联系:0532-66886655 e-mail:gao@sinotex.cn
投稿邮箱:gao@sinotex.cn
市场合作:market@sinotex.cn
微信公众号
安卓客户端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鲁b2-20150058号 | 青岛网监备案号:37021202000115 | 鲁icp备15026196号 | 营业执照公示
乐鱼网页登录入口官网 copyright © since 1999 sinotex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鱼·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·锦桥纺织网